以回归教育主体促进学习型社会体系建构的教育2030行动

发布日期:2018-11-13 00:00:00.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cjy

【摘 要】《教育 2030行动框架》的总目标可凝练为以全纳为前提、公平为核心、优质作保障、终身教育为形态四方面。以《框架》为基础,可以从全纳、公平和优质角度厘定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回归教育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保障每一个教育主体的发展权利、满足每一个主体实现自我的诉求和奠定每一个主体终身学习的基础指导下,探索各种社会机构互联互通、共享互助的终身教育新模式,建立多元主体协作的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新机制,实现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搭建引领人与社会新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体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富强、美丽、幸福、和谐的新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教育 2030行动;回归主体;优质公平

《教育 2030行动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全球未来教育的发展绘制了蓝图,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教育 2030行动框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1]对于《框架》内涵的解读有利于人们明晰下一步教育行动方向,重塑当代教育理念,坚定走教育回归主体之路,并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制度,建设新型学习型社会体系,实现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的发展,从而为教育回归主体提供有力保障。

 一、厘定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行动目标

《框架》提出了未来15年教育发展总目标,即 “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加全民终身学 习的机会”,同时,将总目标分解为7个相应子目标 和3个相应实施方式的具体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且有利于实现总目标。 [2]以“输 入———加工———产出”模式作比,能更加系统化、直 观化地厘清目标指向,即在终身教育观念引导下,输 入全纳教育,通过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精加工过 程,养育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个体,最终实现终身教 育发展,迈进学习型社会。

1以“二零”为前提的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与隔离教育相对的,基于一定的社 会背景下有关财富等级问题、种族问题、性别歧视问 题、残障问题所提出的,经历了从分离到融合再到全 纳的跨越式发展。在动态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着 “二零”前提,即“零排斥,零拒绝”。“零排斥”意味 着教育领域不以身心特点、财产、年龄、民族、性别等 作为认定教育对象的前提,使得每一个人都能走入 教育的大门。“零拒绝”意味着教育为每一个个体 完善自我,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提供可能,不拒绝任何 一个发展的需要。零排斥将全纳教育与人权平等相 联系,顺应了终身教育中的民主平等思想,保障人终 身接受教育的权利。零拒绝将全纳教育与全人参与 发展相联系,接受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差异性,真正关 注不同个体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回应了终身教育冲 破学校教育的藩篱走向更广更深的教育需求供给。 全纳教育正需要消除各种学习屏障,纳入所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并提供持续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使教 育与每一位学习主体的需要相适应,培养具有个性 的,自觉而终身学习的学生。发挥全纳教育先导作 用,最终建立没有歧视和排斥的全纳社会,让同在蓝 天下的每一个公民在一个无歧视、无排斥的环境中 接受教育,为适应未来的全纳社会奠定基础。 [3]

2以“三零”为核心的公平教育

按照《框架》精神,达到教育公平要以“零标签、 零差异、零标准”作为其基准,完成起点公平、过程 公平、结果公平三者的层层递进,将教育权利的平等 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作为主要抓手,使每一位个体都 能有平等接受个性化教育的权利,而不受任何标签 影响导致被教育拒签的问题,并在相对均衡的教育 资源下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质性、多 维性评价,以个人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为评判标准, 而不是用划一单调的分数线去衡量个体发展结果。 实现教育公平“零标签”首当其冲,使受教育权利及 机会与终身教育自“摇篮”开始的理念得以无缝衔 接;“零差异”紧随其后,个体获得了适合自身的发 展方式,有效利用了各色教育资源,使自身经验得到 最大限度的丰富和建构,这是终身教育理念公平性 的重要体现;“零标准”稳步前行,多元动态评价方 式视评价为贯穿学习过程始终的活动,弥补了现行 选拔制的不足,成为终身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一 个人只有真正受到了公平的教育,自身特质得到了 发展,才可能更多地体会到存在的价值感,进而积极 利用制度化教育或非制度教育不断丰富、发展、满足 自身需要,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

3以让人民满意为旨归的优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 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 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4]在这其中,接受良好 的教育流露出习总书记对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实现 普遍接受优质教育追求的愿景。从上学到上好学, 对优质的追求是人民大众的殷切期盼也是个体成长 成才的必需品。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是软硬兼施 的,既重硬件设备硬性条件又重合作、交流、文化等 软实力。同样是育人为本的,能看到学生个性,发掘 个人潜能,培养个体独创性。还是内外兼修的,对内 形成学习型组织提高管理效率,对外谋求各方支持 多元办学并发挥教育社会作用。普及与共享下的优 质教育满足了当下人民对教育的诉求也顺应了教育 的未来发展方式。在优质教育内涵式发展下,培养 了有预见性的未来人,具备了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 能力;多样、特色、开放的新学校体制机制得以建设,这些无不契合了终身教育发展的方向。因而,实现 优质教育是教育成果惠及人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实 现终身教育目的的基本路径。

二、坚定回归教育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

通过对目标内涵的解读人们不难发现,全纳教 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三者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 育过程之中,其核心点在于主体发展,立足于人的立 场毫不动摇。全纳教育使得每位主体的受教育权利 得到保障,继而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促使人人可以 完善自身,尽展其才。从主体“人”出发,这是教育 需要回归的原点,回归每一位接受教育的主体。只 有真正坚定回归教育主体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保 障主体发展权利,根据主体差异发展诉求,为每一位 主体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可能。辅之以终身教育制 度,使人人具备终身学习思想,继而确保学习者的个 人价值得到实现,才能为个体社会价值的实现打下 坚实基础。

1保障每一个教育主体的发展权利

美国前总统林肯坚定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让每 个人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得到广泛认同, 也应是被世界各国法律加以确定和保护的。正如康 德所言,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才能成为人,受教 育对人来说,是一种高级而基本的需要。 [5]由此可 知,受教育权是每个人能生存于这个世界,获得个体 发展的必备权利,既是权利则神圣不可侵犯。任何 不同“类属”都不应该成为“有教”的前提,必须确保 教育惠及每一位主体。因而教育回归的着力点首先 应是使每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这才 能为后期得到发展提供可能。国家作为保障主体, 保障每一位主体的受教育权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国 家应首先落实制度保障,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 从立法层面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并对相应侵权行 为做出明确惩罚措施,依法治教,依法保教;其次应 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国家一定教育经费的支出来维 持国家教育的运转,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异, 通过加大对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等的经费投入 来提升教育质量;最后应完善资助保障和法律援助 保障,建立全面的资助体系,使贫困学子能得到资 助、补助和帮助并完成学业,学业优异的学子也能因 获得奖励继续奋进,并且提供法律援助,当他们的权 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他们的合法 权益。从长远利益出发,关注保障每一个人的教育 权利既符合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整体提升的要求, 又切合个体自身发展利益。

2满足每一个教育主体实现自我的诉求

现代教育主体组成多元,孩童、成人、老人均作 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因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的需 要也是不尽相同的。现代受教环境发生剧变,主体 所能学习到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各科教材,主体学习 方式不再仅依靠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主体发展空间 不再囿于学校环境,主体的学习阶段也冲破了终身 学习中在大学阶段的封顶。不同主体的发展需要, 不一样的时代背景呼唤着新的教育模式,人们应该 明确,满足不同主体实现自我发展的诉求,教育需要 “多途径”发展系统即终身教育体制。有需要就应 有改变,首先,应改变教育方式。开放、灵活、多样的 教育方式引导着现行教育做出改变,终身教育体制 下的教育方式必须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多样、多元、 多彩。在变革中,实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 融合;书本文化与信息技术相互交织,积极营造家 庭、校园、社区、社会处处皆有学,处处皆可学的良好 氛围,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 套餐,从而消除以往在学校中接受统一教育的弊端, 让“不够吃”和“吃不了”的现象得以有效缓解。其 次,教育基本内涵将得到拓展并实现向着本质的回 归。主体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使人们对自身 精神生活的充实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在终身教育过 程中,需要更加关注主体个性养成及人格的完善,对 生命过程必须具有更多思考,从而凸显人文关怀的 观念、突出人文素养的培育宗旨。教育的功用性体 现在“为我所用”而不会被“为他所用”所替代,知情 意行齐步走,取向完善而有品质的人的养成。最后, 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得到有效衔接及延伸。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必须做 到有机的相互衔接,继续教育和老年大学等将作为 现行教育学制的必要补充得到充分的延伸与发展。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 系将被建成,从而可以打破原先分散、支离的现状。 相互间彼此串联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得教育内容,各 色课程结构得到优化,教育阶段有效衔接,学习者在 不同教育类型间自由行走,自由选择,自由学习。在 自由度极高的终身教育体系中主体的自我需要得到 满足,人人得其利,人人成其才。

3奠定每一个教育主体终身学习的基础

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终身 教育与终身学习二者相伴相行。终身教育的确立为 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提供基础,终身学习思想的形 成有赖于终身教育环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也需要 根植于终身教育。与之相应的是,终身学习思想的确立才能使终身教育从制度层面落实到个体层面并 得到延续。从小到大,不分年龄段都需要进行学习, 虽然各学习时间段学习内容、方法不一,但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变。虽有不同的学习 环境但都主张学习者的参与,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大 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海量信息足以充实个体各方面的 需要;工作场所学习践行“学习即参与”的学习理 念,更加强调学习者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以及学习 的社会性及合作性,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 一体化。 [6]教育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 体主动内化吸收的过程,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主体, 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得终身教育的利用性发挥 最大的作用。可见终身学习作为终身教育的延续与 发展同样立足于主体,立足于学习者主体性,学习者 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在终身教育制 度引领下,主体学习内容转向学会学习,在打牢基础 文化知识的同时侧重人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养 成,更加注重主体自身“完人”的发展。通过学习者 内发的学习动机促使其积极利用终身教育资源,使 自身获得实质性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终身学 习是终身教育的实践观,是一种在实践中取向完善、 得到不断发展的自我教育。这种更具进步意识的观 念存在于学习主体中,学习主体将意识到学习是一 种常态化的存在,是必要的一种生存方式,主体则更 加主动融入终身教育进行有意义学习,进而提升个 体发展能力,适应生活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奠定 其终身学习基础。

三、搭建引领人与社会新发展的学习型 社会体系

一个国家的蓬勃发展,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与 整个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和奉献息息相关。只 有每一个社会活动参与者齐心协力地共同致力于国 家和民族的进步,才会收获理想的未来。 [7]由此可 见,教育需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并搭建引领人与社会 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体系,在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中 助力现代化社会建设,走向新时代。

1探索各种社会机构互联互通、共享互助的终 身教育新模式

新时期,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推进,学习者范围 由“小学”至“大学”逐步向两端延伸,已经开始从婴 儿期的发展能力开始实施行动,并推进到了日益广 泛的老年教育,个体向学求进步将成为人们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逐渐成为大众生活 必备品,大众学习势必影响更为广泛的教育发展,学 习型社会的建立已是离弦之箭。从概念上讲,学习 型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为 基础,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配套相应的 机制、手段和保障所形成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 处可学的社会形态。这种新型社会模式重视信息化 的基础作用,主张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给 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8]从其要义上讲, 人的发展依旧是学习型社会的着力点,社会应该成 为具有学习形态的社会,在该形态下学习机构变得 宽泛,各类社会组织的教育功能不论其显性或隐性 均得到发掘,真正使社会成为学习的熔炉,举全社会 之力熔炼完善的人,为学习主体发展提供必要的保 障体系。从与终身教育关系上讲,依托终身教育体 系,学习已深入寻常百姓家,横向影响人的一生。奠 定终身学习思想的主体,自身学习主动性日渐凸显, 崇尚学习的氛围正趋渐形成,而此良好的社会氛围 需要学习型社会机制以社区教育为基础,各类学习 型团体(如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城市) 相继形成,整合各色教育资源,构建纵横联通的发展 机制,为学习主体全面发展提供泛在、免费、高效的 终身学习保障体系。未来的教育是终身化的,未来 的社会是学习型的,没有终身教育的引领,主体发展 则成为无源之水;缺失学习型社会保障,主体发展便 难以左右逢源。以新型态促生新发展,以新模式带 动新学习,学习主体将从出生到终老,从学校到社 会,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全时空,全身心地参与学 习。在纵横全面而富有弹性的新模式下,以点带线, 学习者自我卷入,人人皆学习;以线成面,社会群体 共同参与,人人同发展。

2建立多元主体协作的终身教育资源供给新机制

有效保障资源供给,以适应学习者多元化需求, 需要人们对资源供给体进行明晰确定,发挥主体间 多元协作的积极力量,建立新型供给机制对资源进 行动态合理配置。终身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影响 过程,所以,资源供给既要保证全局性,统筹安排;又 要满足区域性,有效利用;还要重视微缩性,直接作 用。据此,供给主体应主要包括中央政府、社区、家 庭。中央政府从顶层上带头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 发挥引领作用。从制度上推进终身教育、学习型社 会进入政策,进入立法,并规划一定的财政经费来保 障;从机制上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实施机制,各机制 间分工明确,互助合作;从理论上加强终身教育理论 方面研究,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社区供给 应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点,建立社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社区居民能随时随地键入学习平台,在获取 学习资源的同时也提升辖区居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的能力,提高各区域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完善社 区教育机构。很多城市成立了社区教育学院、市民 学校、社区老年人协会,并将此视为打造学习型社 区的基础资源。同时,很多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 娱活动,组织群众开展人文书画、棋牌、健身活动,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辅助社区教 育开展,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9]积极发挥社区间, 社企间,社校间的联系,形成区块式教育机构群,利 用企业资源分享扩大社区学习资源网的内容,通过 创新合作形式丰富社区居民学习方式,再引入学校 师资,发挥其专业性力量参与社区培训教学,进一步 提升社区终身学习的质量和实效;让居民主动参与 到社区学习中,并形成良好归属感,从而积极助力学 习型社区发展建设。家庭教育作为接受教育的最初 摇篮,明显具有先导性、终身性、针对性的优势。处 于家庭之中的各成员朝夕相处,交往密切,同辈群体 间话语密切,存有竞争,在生活过程中双方能同时进 行着自我发展。隔代间通过民主交谈,悉心教导,有 助于提高晚辈对生活的理解,丰富其社会经验,发展 社会能力。并且父辈们经过言传身教,代代相传所 形成的良好家风营造了优良的家庭生活环境,文明 家庭的建设潜移默化地会对成员行为、意识产生影 响,对于提升个体成员的精神文化素养,植入正确的 家国观、社会观、人生观等具有重要作用。总之,中 央统领全局进行宏观指导,有效引领社会、家庭学习 型组织的建立;社区组织将落实中央总布局与区域 特色相结合,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家庭承接社区资源 以满足成员个体需要,并与家庭教育配合形成个性 化资源优势。供给主体从上到下,层层深入,以各具 特色而又相互协作的新机制,为主体发展提供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资源。

3实现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与行为自觉

学习型社会是成功地实现个体价值转换的社 会,其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为满足全人类基本的学习 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在学习型社会,学习、自我实现和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人已经变成了社会目标,并且所有的社会制 度均以这个目标的达成为指向。 [10]教育的根本价值 在于实现人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就是要摆脱功利性 价值对主体的束缚,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 此基础上,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形成人与社会协作 共生的共同体。处于共同体中的主体,意识到自身的社会化发展进程,自觉升华思想意识,坚定为现代 社会服务的意识;自觉提高主体能力,使自身生产劳 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自觉积 淀文化素养从而加速社会文明化进程。社会在共同 体中,能够促使教育内化的价值得到挖掘,通过宣传 民主思想,号召主体积极参加社会发展,提升民主管 理效率,增长民主的观念意识;借助社会组织加强主 体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促进其转变经济 观念,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主体劳动能 力进行再培训,大大提升其劳动技能的专业性。在 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将得到传承与融合,主体参与各 色文化交流活动,极大丰富自身精神素养,并为文化 创新打下坚实基础。主体思想意识的发展将会坚定 主体为现代社会服务的意识;主体能力的提高将使 个人生产劳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生产力的 发展;主体文化素养的积淀将加速社会文明化进程。 人与社会协作共同体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建立之后, 位于协作共同体中的主体将逐步把个人价值有效地 转化成社会价值,以个体的发展带动社会发展;反 之,社会将其所具有的价值以资源供给的形式传递 给主体,以此来满足主体发展的需求。“互换作用” 下的价值认同,引起个体与社会双方的自觉行为个 体在有效作为和共同努力下引领社会走向文明和 谐,社会生产力及生产方式将迈向新高度。社会自 主地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为广泛的个体对象提 供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内容,从而起到服务性作 用。从个体的发展到整体社会的发展,双方价值得 到有效体现,和谐、共生、可持续的良好共同体得以 搭建。因此,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实现人与社会协 作共同体,既有利于个体发展,又有助于社会进步。

面向教育2030行动,全纳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这架马车,驰骋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 会。马头方向直指未来教育行动方向———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构建社会发展新体系,推动人类文明进 程。因此,未来教育需要教育回归主体,助推各国构 建以学习型为突出特点的新型社会体系,推进人类 命运共同体向着文明、富强、美丽、幸福、和谐的生存 样态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徐莉,王默,程焕弟.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 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12):16—25.

[2]李学书,范国睿.未来全球教育公平:愿景、挑战和反 思———基于《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分析[J ].比较教育 研究,2016,38(2): 6—11.

[3]董奇,方俊明,国卉男.从融合到全纳:面向2030的融合 教育新视野[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0):31—35.

[4]车富川,祁峰.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内容及特征[J ].现 代教育管理,2018(2): 1—5.

[5]贾艳霞,冯文全.孟子“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德育反 思[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1):35—37.

[6]郭华,王小素.基于全视角学习理论的终身学习建构研 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7(15):12—15.

[7]孙刚成,张丹.基于“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终身教育理 念及其价值取向[J ].成人教育,2018,38(1): 1—5.

[8]杭成,戴苏南.关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J ]. 教育教学论坛,2017(47):218—219.

[9]姜士宁.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研 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8(2):149—152.

[10]费元鸿.学习习近平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谈习近平的九大新超越[J ].高 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31(1): 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