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型社区概念
 ;  ;学习型社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各种学习权利与需求、获得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根据我们对社区的界定,结合中国主要以行政社区为主的特点,学习型社区一般指某个区、县或某个街道、村镇。
一、 学习型社区建设策略
 ;  ;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策略。包括制定社区共同愿景和发展规划、进行实际操作、评价总结以建立学习型社区并把它不断向高层次推进的行动过程,简言之,它包括四个过程:共同愿景、发展规划、操作执行、总结评价。
 ;  ;根据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原理,共同愿景包含三个要素:感召力、共同目标、共同制定。其中的核心是由社区全体成员共同制定长远的振奋人心的社区共同目标。
(一)为什么首先要建立社区共同愿景
 ;  ;正如彼得·圣吉所言,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动力和基础,它作为领导和群众的信念,是一股强大的驱动力,激励着领导常抓不懈,激励着群众常学不懈,并朝着共同愿景不断前进。管理心理学也认为,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对人产生持久的激励力量。共同愿景是一种诱人的目标,因而更有可能产生激励作用。另外,共同愿景是一个系统的目标体系,有了它人们就有了工作和行动的方向,就清楚如何发展学习型社区,并进而实现更美好的愿望,也只有首先确立共同愿景,学习型社区的发展规划、操作执行以及总结评价等工作才有了依据。因此,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策略应把建立社区共同愿景放在第一位。
(二)建立什么样的共同愿景
 ;  ;建立共同愿景,首先要弄清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的内容。学习并不是学习型社区的最终目的,还有更高的目的——发展,发展也不是最终目的,只有人的幸福、人的自我实现才是它的最终目的。
 ;  ;建立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也与文明社区建设的目标相一致,两者是可以融合起来的。
 ;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可以按文明小区——文明社区(街道)——文明城区——文明城市的层次分阶段推进,包括市民素质与社区文明程度两大内容。
 ;  ;社区文明程度包括:
 ;  ;1、社区形象:谈吐文雅、举止得体、文化素养高的人;绿化好,卫生条件好,幽雅、温馨、和谐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纷纷涌现的文明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等。
 ;  ;2、社区文化:基础设施齐备;文体活动丰富;高雅文化市场;传媒健康及时;文化市场规范繁荣。
 ;  ;3、社区生活:生活环境幽雅、安静、舒适;生活习惯、习俗良好;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  ;4、社区风尚:家庭民主和睦;邻里友爱互助;公共领域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文明礼貌等。
这个目标没有涉及社区政治与经济等方面的指标,不过基本上能反映社区建设的目标,因而可以作为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的参考。
(三)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是一个系统
 ;  ;我们把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视作一个系统,分四个层次,现分述如下:
 ;  ;1、终极目标
 ;  ;追求社区文明和幸福,创造文明和幸福型社区。
 ;  ;社区幸福,按照功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它建立在个人幸福的基础上。社区幸福是一种外在幸福,是社区成员各种需要的满足。根据幸福哲学原理,营建幸福的社区,就是要为社区成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顺利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进而改善生存境遇,获得外在幸福。学习型社区的倡导者只有树立这样的终极目标,才会把它当作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倾注全身心的力量去实现;也只有充分相信终身学习是获得个人幸福的重要和根本条件,他才会投入无限的热情去营建学习型社区。另外,只有在社区居民中树立通过学习创造幸福社区的终极目标,他们才会真正进行终身学习。
 ;  ;2、共同愿景
 ;  ;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卫生的自然环境,安全舒适、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温馨、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环境;培育文明健康朝气蓬勃的现代社区人。
 ;  ;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是社区幸福的具体体现,它为个人幸福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且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实现这一共同愿景的途径有多种,比如社区服务、社区医疗保健、社区治安、社区管理等。而社区学习是整合社区多方面力量和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实现共同愿景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学习,人们才会形成自觉的环境意识和公民意识,才可能美化环境、爱护环境;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心理保健能力,从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并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  ;3、分项目标
 ;  ;为了实现社区共同愿景,就要通过社区学习实现各项目标,进而通过它们实现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些目标有:
 ;  ;(1)教育目标:人人有学习机会,并且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社区学习风气浓郁,社会风气逐步好转;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文盲或低学历的人越来越少;社区成员整体素质日益提高。
 ;  ;(2)社会目标:社区学习促进了民众的参与意识,他们获得更多的民主和自由;通过政府和民众的共同作用,社区政策和制度日益合理;通过学习,社区居民能够更为有效地获得转岗或就业的机会;社区成员之间的地位趋向平等;社区成员的社会化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日益提高,并视社区为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
 ;  ;(3)管理目标:服务完备、机构健全、设备设施先进齐全。
 ;  ;4、指标体系
我们可以看出,实现共同愿景的核心在于社区学习。要维持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就要发展学习型社区,而要发展学习型社区,就要清楚它的标准和具体的指标体系。一些发达地区已经研究制定了学习型社区评价标准,它们可以作为学习型社区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解为:
 ;  ;(1)社区学习组织管理:其中包括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工作踏实。
 ;  ;(2)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其中包括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完备;教育资源盘活共享。
 ;  ;(3)社区学习实体建设:其中包括社区学校基本建设完备;社区学习课程科学规范,贴近社区实际与居民学习需求;社区师资充足,质量有保证。
(4)社区学习活动绩效:其中包括社区学习活动人数和时间达到一定比例;社区学习效果良好,学习型小区、楼组和家庭都达到一定比例。
 ;  ;(四)怎样建立共同愿景
考察一些地方制定的学习型社区营建目标,我们会发现,它们大多不是愿景性的目标,其原因在于过分强调上级意志,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反映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建立共同愿景,是上下互动的过程,大致可以分四个步骤。
首先,学习型社区倡导者初步拟定共同愿景。可以参考上述学习型社区共同愿景系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个比较详细具体的愿景。
 ;  ;其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  ;一是寻找切人口,争取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拥护。倡导者可以邀请各部门、团体以及其他单位等参加愿景制定会议,共同修改。在一个比较大的社区,社区团体是建立共同愿景的重要力量,因为它们大多数本身就是或可能在创建学习型团体,对社区共同愿景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热情。
 ;  ;二是向全体社区居民征求意见,了解他们的愿景。这有几种途径:1.通过上述三种组织进行调查、走访;2.倡导者直接深入调查;3.发放调查问卷;4.设居民接待日或热线电话,请大家直接向倡导者反映。
 ;  ;第三,汇整全体社区成员的愿景,进一步修改整理,把它变成清晰的整体图像。
最后,培养社区居民共同愿景意识。倡导者可以发动各级创造学习型组织的负责人运用谈话的方式让愿景意识深入人心;可以通过社区广播站、社区电视台经常播放共同愿景;张贴海报或利用广告牌宣传愿景;通过各种活动介绍愿景等等。
二、 学习型社区的操作执行
 ;  ;终身学习实体机构是指社区居民进行终身学习的组织机构、学校、场所或其他类型组织。其建设可从创建与联合两方面人手,以政府投资为主建立的实体机构一般需要创建或发展,以民间投资为主建立的实体机构一般需要加以联合,共同把它们转化为终身学习实体机构。终身学习董事会可以以成员单位的形式,团结一切机构,特别是教育机构,编织一张社区终身学习网络,让社区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终身学习机构获得学习机会。
 ;(一)创建实体机构
 ;  ;1、、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  ;  ;
 ;  ;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是社区居民进行终身学习的最重要场所,是最为正规最为常见的终身学习实体机构。一般地,城区级以上可以建成社区学院,以学历课程为主,兼有非学历课程;街道及以下可以建成社区学校,以非学历课程为主,兼有学历课程。社区学院可以在原先成人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也可以新造校舍单独创立。例如,许多城市的社区学院就是在区业余大学等成人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有少数地区是投资新建的。社区学院向全区居民开放,根据“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开设不同程度、不同风格的专业和课程,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为所有社区成员的人生发展各个时期的教育需求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
 ;  ;社区学校与此类似,不过鉴于财力和规模的限制,它一般新建的少,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的多,社区学校可以借用普通学校或其他职业学校的校舍、场地,也可以与原有的社区教育机构联合办学。街道、居委会建立各类社区学校,如:周末学校、老年学校、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等正规、非正规、非正式的各种学习机构,以职业培训、家庭生活、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非学历教育为主,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  ;在街道,宜以社区学校为中心,横向与其他街道的各类社区学校保持联系,纵向与区级社区学院合作,接受它的指导;与各居委会联系,建立分校,同时把社区内各专门学校纳入社区学校统筹协调管理。
 ;  ;2、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习中心
 ;  ;社区学校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中心,不过它大多是较为正式的学习场所。而这里的社区教育或学习中心主要是除包括正式的学习场所外,它还包括娱乐信息等一系列服务设施,既可以正规教学,也可以自由活动。它可以是专门新建的设施,也可以挂牌在其他学校、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教育机构,甚至是某个学习团体的负责人家里。
 ;  ;3、普通学校
 ;  ;普通学校以两种方式成为终身学习实体机构,一是只向社区开放教室、活动场地或教育设备;二是除此之外,还同时成为社区的教育机构,例如许多中小学就成立了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社区成人文化补习学校等。1990《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的基础”。因此,普通学校中的中小学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外,还应该面向社区、服务社区,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技术和素质。
 ;  ;4、社区文化机构
 ;  ;社区文化机构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广播站、电视台、体育馆等。
 ;  ;图书馆是社区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除了向居民提供学习资料和场地外,还可举办社区读书会,建立社区图书资源交流中心与信息服务中心等。城区和街道都要设立图书馆,小区可以设立图书室和阅览室。
 ;  ;文化馆可以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进行非正式学习,还可根据本馆特色举办相应的教学活动。
 ;  ;电影院可以放映一些文化科学知识之类的影片,其场地还可用来开展一些社区大型活动。
 ;  ;广播站和电视台可以制作一些教育节目,宣传社区学习信息,还可开播社区新闻,以联络社区成员的感情,有线电视甚至还可以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录制节目。
体育馆是人们健身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发展成为学习生理健康知识的地方。  ;
 ;
 ;(二)采用联合方式的实体机构
 ; 1、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学校
 ; 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学校是社区重要的教育资源,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在一个区的范围内就有几十所这样的学校,它们由区教育局主管。这些学校在办学质量、办学规模、教学课程等方面补充了社区学校的不足,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终身学习的需要。终身学习管理机构一方面可以为它们作好宣传工作,如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和成教办于1999年就印发了教育咨询服务活动宣传资料,介绍了多达74所这类学校以及闸北区社区学院;另一方面可以请这些学校向社区成员实行优惠政策,降低甚至减免学费。如闸北区芷江西街道就与社区内一些学校联合,请他们无偿给居民上外语课、计算机课等。
 ; 2、企业培训机构
 ; 一些大企业专门创办了职工培训中心之类的学习机构,社区可以与它们合作办学,企业向社区开放教育场地和设备,向社区居民开放培训课程,甚至可以利用已有师资和办学经验与社区共同开发新的课程,社区则可向企业职工开放社区学校及其他教育资源。
 ;  ;3、社区学习团体
 ;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开展,不仅仅是以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为载体,更多是以各种由社区人士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的学习团体为依托。社团组织作为社区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队伍,能满足居民由于文化程度不同、价值取向不一、自律意识不齐所提出的不同需求。社区居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而组织学习团体,使之成为社区终身教育、居民终身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
学习团体是发展学习型社区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一个社区学习团体的多少、其学习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是否是学习型社区。学习团体包括正规和非正规两种,前者多是一些协会,诸如书画协会、健身协会、钓鱼协会等;后者多是一些志趣相投的人组成的自由学习组织,诸如读书会、社区文化沙龙、学习小组等。彼得·圣吉认为,通过团体学习,团体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有可能造就学习组织,同样在社区,学习团体和学习组织越多,就越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终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成。终身学习倡导者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让社区居民详细了解这些团体;可以通过资金、政策眼务等形式鼓励、扶持这些团体,并且让它们在发展学习型社区的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非正式的社区学习团体
 ;  ;1、社区租书店
 ;  ;在有些城市,社区租书店随处可见,比图书馆快捷方便,社区可以指导和发动它们更好地为社区学习提供服务。比如:与社区读书会联系,搜集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图书资料;从事旧书交换工作,让社区内的家庭将其旧书在租书店流通,从而激发更深、更广的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活动,这可以在社区有线电视上推出,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或与社区其他机构联合举办社区读书会。
 ;  ;目前我国各地租书店有个普遍的问题是娱乐性书籍过多,而学术性、思想性或者其他品位高一些的书籍过少,这与读者层次有关。但租书店在盈利之余,如果考虑到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就会有意识地提高图书档次。当然,这需要社区领导者加以引导。
 ;  ;2、社区网吧
城市中的多数网吧主要用于学生和部分居民玩电脑游戏,人们在网吧里上网学习和从事其他学习的只占少数。社区可以与网吧协商,请他们向社区居民优惠开放,甚至开设电脑培训班。这样做有一定难度,我们曾问过一位老板为什么不办班,他说他们要办,迫于竞争,收费必然比高校或一些专门的培训班要低廉许多,这就涉及利润问题。如果社区能帮助他们组织生源,他们是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大量办班,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
(四)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
 ;  ;这些组织的建设可以以五项修炼为指导原则,社区领导者宜引导或推动他们建立个人愿景和组织的共同愿景,进行团体学习,进而改善心智模式,最终达到系统思考的境界。如果我们把社区的最小单位定为街道,那么这些学习型组织包括以下几种:
 ;  ;1、学习型企事业单位
 ;  ;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具有浓郁的学习风气,组织成员有清楚的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组织整体效能高。由于这些单位很多都不归所在社区管辖,社区便可以通过终身学习董事会之类的管理机构,与这些单位共同商讨如何营建学习型组织,然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与社区共建。目前,社区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建学习型组织还是个薄弱环节,这需要有关法规的保障和领导观念的改进。
 ;  ;2、学习型居委会
 ;  ;学习型居委会既可以是一个学习团体,也可以是居民从事终身学习的实体机构,可以由居委会自身或其成员发动和具体营建。
 ;  ;3、学习型家庭
 ;  ;家庭是学习的基本单位,其营建关键在于家长,家长要做终身学习的带头兵,家长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极其重要。但是,许多家长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而社区可以通过家长学校之类的机构或终身学习讲座之类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行为将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
 ;(五)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是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的途径和载体,因而社区要不断建立发展新形态的教育机构和学习组织来满足社区居民学习的需求。但单独的一个教育机构或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整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还必须建立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形成“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纵横整合”的社区终身教育网络。
首先,建立社区学习网络。
 ;  ;社区可成立一个社区学习中心统筹管理各类社区学校并与社区学院对口衔接,联合幼儿园在内的学校和企事业的教育组织和部门,整合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关系,建立以社区学习中心为核心的纵横交错、结构完整、协调有致、功能自足、覆盖全社区的、严密有序的社区学习网络。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全日制学习与各种夜校、假日学校,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糅合起来,使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是终身学习站。任何人都可以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根据需要选择任何一个网络及其节点,进行弹性的学习活动。
 ;  ;其次,建立社区管理网络。
鼓励和支持社区建立“区、街道、居委”三级学习化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以“协调一服务”为基本职能的中介性教育管理机构,使街道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管理网络,更大地增强街道(镇)统筹协调作用。如建立社区终身学习协调委员会,它上联区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下联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吸收社区内各方面的代表参加到社区终身学习协调委员会之中,以密切社区各方面在终身教育事物上的沟通与合作,统筹协调管理社区内各级各类的教育,并协调社区内部有关机构与社区外各种教育机构、媒介机构、工商企业等的关系,促进相互合作,弥补社区中教育资源的不足;在社区形成网络型的而不是条块分割式的教育管理机制,这是建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组织保证。
 ;(六)创设终身学习条件
 ;  ;终身学习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物质资金条件;软件是指人力资源、氛围意识、法规政策等精神条件。发展学习型社区,其实就是通过创造各种学习条件,让社区成员“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因此,有了人,有了管理机构,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创设终身学习条件。
 ;  ;硬件建设主要是优化社区环境,让居民的言行举止能从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实、更新和完善社区内的教育设施设备,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场地场所;以制度形式筹集稳定的社区终身学习资金等。建设方式可以参照前述创建与联合的办法。
 ;  ;软件建设主要是发掘和培训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人员,包括教学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社区可以建立终身学习人才库,只要开设什么课程,就争取这些人的支持。另外,还包括提供终身学习材料、信息和法规保障。  ;  ;
 ;  ;对这些条件,除了创建,还可以采用资源开发的方式。
 ;  ;1、开放社区内教育机构。
 ;  ;2、取得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可以与它们联合开展培训工作,可以成立一些教育基地,可以向社区居民进行科技教育,可以组织在这些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  ;3、发挥当地纪念馆、文化古迹的教育作用,向社区成员优惠开放。
 ;  ;4、一些大商场建有水族馆、海底世界之类的设施,也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观学习。
5、建立“跳蚤市场”,让居民交换物品,包括学习资料,以此来盘活教育资源。
(七)充实终身学习内容
 ;  ;充实终身学习内容主要是进行终身学习课程建设,包括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显性课程指有正规教学和正式计划的教育学习活动;隐性课程指非正规非计划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形成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诸如师生关系、能力分组、学习环境等。
1、社区教育显性课程建设
(1)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  ;首先,要确定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对此,可以采用“四类二十六门”社区教育基本课程体系的构想,具体如下:
第一类,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课程:
① 有关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偿教育课程。
② 有关现代科学知识的补偿教育课程。
③ 有关文化学历进修的继续教育课程。
④ 有关现代科学知识更新的兴趣爱好教育课程。
⑤ 有关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教育课程。
第二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课程:
① 有关转岗流动人员求职岗位的职业培训课程。
② 有关新上岗人员职业劳动专门技术培训课程。
③ 有关在岗人员职业技术更新课程。
④ 有关从事第二职业人员的新技术培训课程。
⑤ 有关各类人员新技术进修需要的课程(如:驾驶技术、计算机技术)。
第三类,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① 有关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② 有关民主与法制教育课程。
③ 有关公共道德教育课程。
④ 有关人口与环境教育课程。
⑤ 有关交通与安全教育课程。
⑥ 有关公民人格与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⑦ 有关岗位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⑧ 有关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生活教育课程。
第四类,家政教育课程:
① 有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课程。
② 有关优生优育课程。
③ 有关家庭伦理教育课程。
④ 有关家庭营养与健康课程。
⑤ 有关家庭婚姻生活教育课程。
⑥ 有关家庭卫生与环境美化教育课程。
⑦ 有关家庭生活技术(如:烹饪、服装、插花、电器保护等)教育课程。
⑧ 有关家庭休闲生活教育课程。
根据这个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想,在具体安排设备课程时要遵循“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丰富多样,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在课程程度安排上,要适应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
在学习时间安排上,要灵活、有弹性、以“短、平、快”为主,可以设置脱产全日制课程、不脱产业余课程,可以设置白天课程、夜间业余课程,还可以设置由学习者自主选择时间的课程等。
(2)开发社区显性课程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适切性原则。即课程应适应和促进社区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与人的素质发展。
②科学化原则。指课程编制要有科学依据,合乎科学原理,课程开发要重视调查研究、组织课程改革实验,使课程能合乎客观实际。
③民主化原则。包括:吸引教育工作者参与课程建设、建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课程信息反馈制度、开展群众性的课程评价讨论活动。
④灵活性原则。即要开发各种类型的课程,诸如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长课程和短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⑤广泛性原则。即既要向社区成员提供涉及社区发展共同目标的课程,也要考虑各类人员的特殊需要,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
⑥互补性原则。即学校课程与社区课程结合,社区课程应包括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普通学校也应考虑到社区其他成员的学习需要。为此,在学校课程建设中,须开发一些社区性课程,在中小学选修课中,要与社区发展要求挂钩,以社区发展作为选修课新的生长点,而社区也应重视和学校联合开发课程,比如家政课程、青少年校外课程等。
 ; (3)课程规划管理
 ;  ;课程规划管理是对课程的总体安排与管理。具体做法是,在管理社区显性课程时可以采用三种相连续的方法:
 ;  ;首先,要规划哪些部门与人员参与课程编制工作,确定开设哪些课程,然后联络相关部门或人员具体参与课程的编制工作;
 ;  ;其次,结合已经开发的课程,规划好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使课程内容适合学习者实际水平与需要;
最后,规划好实施课程的方法与途径,使课程便于落实。
 ;(4)、课程实施管理
课程实施是指社区学校课程的具体执行,主要是编制课程实施计划,包括年度教学计划、课时分配与课程表的编排工作。从教师角度看,课程实施工作主要是研究各种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以及教学后的自我检查等工作。
 ;(5)课程评价管理
 ;  ;课程评价管理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调查分析,对其质量与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及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评价社区课程效果,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
 ;  ;一是评价学习者的满意度。可以编制调查问卷,就各门课程的认知、情感、技能领域让学习者评判满意的等级。
 ;  ;二是评价课程对社区发展的作用。主要评价社区课程实施后对改进社区工作,对社区经济、政治、民主以及文化事业是否有促进作用,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等等。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论证法,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也可采用调查法,对课程进行设置;对课程内容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社区课程的各项指标的验证,对社区课程的实施作出价值判断,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
 ;  ;2、社区教育隐性课程建设
社区隐性课程最重要的是社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做法就是创造和利用社区环境,使其成为一种隐性课程,让孩子们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隐性课程的开发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1)优化社区环境,使整个社区成为一所社会大学,让社区居民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
在树木上标上名称,在一些花坛旁边标上花名;利用广告牌进行法律政策宣传,如许多社区就有这样的牌子——“社区是个家,情系你我他”;开辟画廊,让少年儿童绘制主题性图画,或者复制名画,让人们受到高雅艺术的陶冶;开发“境教资源”,比如社区内的文娱场所、文化馆、纪念馆、文物古迹、动植物园、科技园区等。有的街道建设了“一校、一园、一场”;“一校”即社区学校;“一园”是社区健身园,街道还会同有关部门在这里建立外语角、艺术角、体育角和百米宣传长廊,并组织社区志愿者,文艺爱好者和大中小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场”就是和区文化局共同建设的文化广场。
 ;(2)倡导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使社区成员彼此受到感染,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加文明,并且促进个人的社会化。
社区可以把学习型社区同文明社区的创建结合起来,可以提倡居委会、楼组长以及社区中有威信的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平时日积月累,不断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各类活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利用民俗活动来增强社区意识,联络民众感情。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人学到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提高人的素质,还使人拥有愉快的学习环境。
 ;(3)举办各类社区活动,让活动内容成为隐性课程。
诸如各种节庆活动、文艺娱乐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乃至自发或自觉组织的聊天会、纳凉会等等外,都能让人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构成一个庞大的隐性课程体系。
(八)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优化社区学习环境
 ;  ;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环境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区文化教育设施设备的物质资源(包括学校、图书馆、文化馆、革命遗址、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社区人力资源(包括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先进劳模、老一辈革命家、离退休干部等)、社区组织资源(包括社区协会、社团组织、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这些都是建构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和硬件保证。为此,社区工作者要对这些社区教育资源综合分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建构良好的社区学习环境,使其成为社区家庭及其成员学习的基础条件。
 ;  ;1、整治社区环境资源
 ;  ;社区环境资源蕴藏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社区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严格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建设“生态社区”、“园林社区”、“环保社区”,要为社区居民营建一个“天蓝、水清、地绿”的社区生活自然环境,同时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净化社区文化市场,充分发挥社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包括优秀的文化传统、健康的风土人情和著名的历史遗迹,来发展具有特色的社区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形成社区居民持续学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  ;2、开发利用社区公共文化机构教育资源
 ;  ;公共文化是最广泛意义上强有力的教育学习手段。首先,要充分开发利用社区现有的学校、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影剧院、文化娱乐中心等文化教育机构的各类文化教育资源,为社区终身学习活动开展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其次,要加强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增加或更新学习媒体和设备,如电化教育设施等,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提供现代化的学习条件。
 ;  ;3、组织开发社区人力资源
 ;  ;首先,社区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人才调查,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库,组建终身教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其次,将社区内外热心为市民服务的教育者和专家.聘为社区教育志愿者讲师团。再次,组织训练社区志愿者,通过正规与非正规课程的培训,提升社区教育专职人员(包括行政人员与专业人员)的素质,使学习化社区、学习型家庭的推展有充裕的人力。
 ;  ;4、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制度
 ;  ;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机械总和”的整体优化效应,社区还需要协调整合社区内现有学习资源,加强学校设施、社会教育设施及民间文教设施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社区应与拥有教育资源的单位和组织签订教育资源共享协议并形成制度,使教育资源共享环境有序而规范地开展起来,为居民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选择自由。